簡介
本書在內容上包括名言、要義、故事三個部分:
首先,在名言選擇上,按照《詩經》的特色,注重這樣幾點:一是濃郁的藝術氣息。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文辭曼妙,意境深邃,是歷來所稱頌的佳句。二是積極的思想意義。如「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衿寡,不畏強禦」(《大雅‧蒸民》),頌揚了堅韌不屈的民族性格。三是強烈的諷喻色彩。如「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魏風‧伐檀》),表達了被壓迫者的心聲。四是重要的史料價值。如「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大雅‧生民》),是關於周人的史詩。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選的詩句,絕大多數不僅為歷代文獻經常引用,而且至今仍為人所熟悉,成為名副其實的「名言」,如「窈窕淑女」、「投桃報李」等等,這說明《詩經》中這些詩句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
其次,在要義解釋上,除了註明原文的出處、將冷僻字翻譯成現代語之外,還特別注意對原文含義進行合乎歷史事實的解釋。這是因為,自從各家為《詩經》作注以來,歧義紛出,尤其是當《詩經》被奉為儒家經典之後,注疏家常常對其含義作歪曲附會的理解。如《關雎》本是一首抒寫戀情的愛情詩,卻被附會為歌頌周代的「后妃之德」。因此有必要按照唯物史觀,還其本來面目。此外,我們還對原文的現代意義有所闡發,以利於讀者更深刻地瞭解《詩經》中這些名言所以久傳不衰的原因所在。
再次,在故事取材上,我們一方面注意了其與名言、要義在內容上的銜接,將其作為兩者的生動詮釋和意義的再度闡發;另一方面,也注意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含義,將其作為名言所含意義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讓讀者在趣味性閱讀中真切地感受這些看似簡單的詩句之中所蘊含的豐富寓意。這些故事採自古代的史傳、筆記、小說、民間故事和傳說,時間範圍從上古神話時代直到明末清初,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對文字作了潤色,力求真實性與可讀性。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詩經》之不同於先秦其他典籍之處在於,它是以抒情詩為主的文學作品,所以選入的許多段落往往只表達了一種朦朧的意緒,既無明確所指,亦不能簡單地框定在一個故事之中,由此給我們的選材帶來一定的難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盡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詩意的故事,並引入了後代意境相近的一些詩詞,與原文形成比照,以期啟發讀者從審美的視角來感受古典詩歌的藝術魅力。
本書在參考《毛詩正義》(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詩集傳》(宋朱熹著)、《詩毛氏傳疏》(清陳奐著)、《毛詩傳箋通釋》(清馬瑞辰著)等通行已久的注本的同時,還廣泛吸收了近人的研究成果。書中如有偏頗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章節
- 導讀(p.7)
- 關關雎鳩(p.17)
- 采采卷耳(p.21)
- 漢之廣矣(p.26)
- 維鵲有巢(p.30)
- 蔽芾甘棠(p.34)
- 誰謂雀無角(p.37)
- 羔羊之縫(p.40)
- 我心匪石(p.44)
- 憂心悄悄(p.49)
- 凱風自南(p.53)
- 毖彼泉水(p.57)
- 靜女其姝(p.61)
- 新台有泚(p.65)
- 牆有茨(p.69)
- 相鼠有皮(p.73)
- 我行其野(p.77)
- 有匪君子(p.81)
- 手如柔荑(p.85)
- 士之耽也(p.90)
- 總角之宴(p.94)
- 誰謂河廣(p.98)
- 知我者謂我心憂(p.102)
- 彼采蕭兮(p.107)
- 穀則異室(p.111)
- 畏人之多言(p.115)
- 宜言飲酒(p.119)
- 出其東門(p.123)
- 不稼不穡(p.127)
- 碩鼠碩鼠(p.131)
- 綢繆束薪(p.135)
- 言念君子(p.139)
- 蒹葭蒼蒼(p.143)
- 彼蒼者天(p.147)
- 豈曰無衣(p.152)
- 伐柯伐柯(p.156)
- 呦呦鹿鳴(p.160)
- 駪駪徵夫(p.165)
- 兄弟鬩於牆(p.170)
- 相彼鳥矣(p.174)
- 昔我往矣(p.178)
- 湛湛露斯(p.183)
- 他山之石(p.187)
- 燎之方揚(p.192)
- 民莫不逸(p.197)
- 戰戰兢兢(p.202)
- 我日斯邁(p.206)
- 維桑與梓(p.210)
- 蛇蛇碩言(p.216)
- 為鬼為蜮(p.221)
- 驕人好好(p.225)
- 維南有箕(p.230)
- 溥天之下(p.235)
- 營營青蠅(p.241)
- 周雖舊邦(p.246)
- 追琢其章(p.250)
- 刑於寡妻(p.254)
- 厥初生民(p.258)
- 既醉以酒(p.263)
- 殷鑑不遠(p.267)
- 靡不有初(p.272)
- 白圭之玷(p.276)
- 投我以桃(p.280)
- 聽言則對(p.284)
- 柔亦不茹(p.288)
- 既明且哲(p.293)
- 哲夫成城(p.298)
- 日就月將(p.303)
- 濟濟多士(p.307)
- 天命玄鳥(p.311)
作者簡介
張樹驊
山東樂陵市人。先後擔任山東省作家協會紀檢組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山東省政協常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先後主編《儒商與二十一世紀》、《先秦經典智慧名言故事》叢書、《儒藏論壇》等書籍。
FB留言
同作者書籍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