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什麼是美的價值?真正的美應該什麼樣子?《美學史》是世界歷史上,研究美學最具價值的經典權威。
本書特色:
美學理論屬於哲學的支系,它的目的不是要指導實踐,而是要認識實踐。所以,本書的主要閱讀群應該是有志於從哲學角度來了解下面問題的人們──依照世界史上各個不同階段的主要思想家的構想,在人類的生活體系中,美到底應該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美的價值何在?
章節
- 第一章 我們的研究方法、美的意義及二者之間的關係(p.18)
- 一、美學史與美的藝術史(p.18)
- 二、自然美和藝術美二者之間的聯繫(p.20)
- 三、美的定義和其美學史之間的關係(p.22)
- 第二章 一個富含詩意的世界誕生,及其與思想界的首次接觸(p.29)
- 一、早期思想界對藝術的敵視態度(p.29)
- 二、美的世界的誕生(p.30)
- 三、思想界敵視藝術的原因(p.31)
- 四、模仿說中蘊涵的啟示不被人重視(p.32)
- 五、在古代哲學中,「模仿」一詞的廣泛應用(p.33)
- 六、把希臘藝術稱作「模仿性」藝術的深層解析(p.34)
- 七、開闢美學理論的前景(p.37)
- 第三章 希臘人建構的美的理論的基本輪廓——三項原則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p.38)
- 一、道德主義原則(p.41)
- 二、形而上學原則(p.47)
- 三、審美原則(p.57)
- 四、費希納形式美與具體美之間的關係(p.71)
- 第四章 在美的理論的探索中,希臘人向前邁進的足跡(p.73)
- 一、三個對比(p.73)
- 二、前蘇格拉底學派(p.74)
- 三、蘇格拉底(p.75)
- 四、畢達哥拉斯派(p.77)
- 五、柏拉圖(p.79)
- 亞里斯多德(p.91)
- 第五章 從亞歷山大里亞時代和希臘羅馬文化時代,到君士坦丁堡時代(p.118)
- 一、普通哲學和藝術(p.123)
- 二、美學觀念(p.144)
- 第六章 審美意識在中世紀延續的一些痕跡我們對文藝復興的態度(p.169)
- 一、把文藝復興上溯到西元紀年的傾向(p.169)
- 二、柏羅丁之後的美學在學術方面的連貫性(p.182)
- 第七章 但丁與莎士比亞在某些形式特徵方面的異同(p.204)
- 一、主題的範圍(p.204)
- 二、兩位詩人對藝術形式的選擇(p.205)
- 三、兩人所追求的意蘊的類型(p.209)
- 四、後期文藝復興的確切地位(p.216)
- 第八章 近代美學哲學的問題(p.220)
- 一、準備階段(p.220)
- 二、美學長時間的中斷(p.220)
- 三、這一問題的蘊釀,從笛卡兒到鮑姆嘉通(p.225)
- 第九章 近代美學哲學的材料主題的範圍(p.246)
- 一、古典文獻學(p.246)
- 二、考古學(p.249)
- 三、藝術批評(p.256)
- 第十章 康德 ——將問題歸到一個焦點(p.323)
- 一、康德與美學問題、研究資料的關係(p.323)
- 二、康德的體系中,美學問題所處的地位(p.325)
- 三、美學問題的答案為什麼是審美判斷(p.331)
- 四、康德美學理論中抽象和具體的矛盾(p.338)
- 五、美感的領域和更細微地劃分(p.347)
- 六、結束語(p.357)
- 第十一張 具體綜合的開始幾步 —— 席勒·歌德(p.361)
- 一、席勒的理論(p.361)
- 二、歌德的理論(p.382)
- 第十二章 客觀唯心論 —— 謝林與黑格爾(p.398)
- 第十三章 德國的「精密」美學 —— 從叔本華到施圖姆普夫(p.448)
- 一、精密美學的需求(p.448)
- 二、叔本華(p.448)
- 三、赫爾巴特(p.454)
- 四、齊美爾曼(p.460)
- 五、費希納(p.468)
- 六、施圖姆普夫的研究領域(p.475)
- 七、結束語(p.476)
- 第十四章 客觀唯心論方法的完成(p.481)
- 一、後期客觀唯心論的類型(p.481)
- 二、向後期客觀主義的過渡(p.482)
- 三、後期客觀唯心論(p.498)
- 第十五章 在理論上內容與表現重新融會的起點(p.535)
- 一、近代英國美學在哲學方面的條件(p.535)
- 二、時代的普遍影響(p.536)
- 三、內容、表現的綜合(p.540)
- 四、結束語(p.554)
作者簡介
鮑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8.6.14~1923.2.8)
英國人,發揚黑格爾(Hegel,Georg)唯心主義在英國興起的哲學家。1870年被任命為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研究院的研究員。1903~1908年,擔任愛丁堡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St Andrews)道德哲學教授。
彭盛 譯者
畢業於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畢業。擅長美學、法學的研究,發表論文多篇,目前擔任師範大學法學講師,兼職事務所律師,翻譯多本書籍。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