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針對基因體醫學之研發應用與智慧財產權相關之議題,從不同面向加以探討,包括政策面、法製麵、學名藥問題、產業應用問題,借鏡先進國家於相關議題之經驗,釐清我國基因體醫學研發與運用上之問題,並對我國法制與司法實務加以檢討,以做為我國未來發展上之參考。
章節
- 編 序(p.III)
- 編著者簡介(p.V)
- 族群性生醫專利趨勢之社會影響與應有規範 李 崇 僖(p.1)
- 壹、科學與規範之間(p.4)
- 貳、族群性生醫研究之出現背景(p.7)
- 參、BiDil專利之出現與爭議分析(p.13)
- 肆、BRCA2專利之出現與爭議分析(p.21)
- 伍、族群研究之正當性與規範可行性(p.26)
- 陸、結 論(p.32)
- 生物科技專利政策之司法權分析 李 崇 僖(p.37)
- 壹、前 言(p.39)
- 貳、專利制度中之司法功能(p.40)
- 參、生物科技發明可專利性之美國法實務(p.47)
- 肆、司法權對專利政策之形塑(p.54)
- 伍、結 論(p.65)
- 基因及基因醫藥之專利法制發展趨勢 李 素 華(p.69)
- 壹、前 言(p.71)
- 貳、公共衛生議題在專利制度之特殊性(p.74)
- 參、基因專利之權利範圍(p.78)
- 肆、基因及基因醫藥專利權之限制(p.87)
- 伍、結 論(p.106)
- 生技醫療產業所面對新興專利課題——基因檢測、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之專利保護與權利限制 李素華、謝銘洋(p.111)
- 壹、前 言(p.113)
- 貳、生技與醫療領域之結合(p.114)
- 參、專利法對於醫療相關發明之規範(p.116)
- 肆、新興醫療發明之專利保護(p.124)
- 伍、新興醫療發明之專利權限制(p.141)
- 陸、結 論(p.154)
- 從BRCA1省思專利制度對基因檢測發明之專利保護 李 素 華(p.159)
- 壹、前 言(p.161)
- 貳、BRCA1專利家族(p.163)
- 參、美歐准予之BRCA1檢測方法專利(p.165)
- 肆、BRCA1專利對公共衛生體系的衝擊與省思(p.175)
- 伍、小 結(p.180)
- 學名藥試驗免責規範之探討 陳昭華、鍾鏡湖、張乃文、鄭耀誠(p.183)
- 壹、前 言(p.185)
- 貳、美國學名藥試驗免責之規範與實務(p.189)
- 參、日本之學名藥試驗免責之發展概況(p.202)
- 肆、德國學名藥試驗免責之規範與實務(p.207)
- 伍、我國學名藥試驗免責之規範與實務(p.210)
- 陸、各國學名藥試驗免責之比較與我國相關規範修法之檢討與建議(p.215)
- 新藥監視期、資料專屬及專利連結制度對學名藥上市之影響 陳昭華、鍾鏡湖、張乃文、鄭耀誠(p.233)
- 壹、前 言(p.237)
- 貳、新藥監視期與學名藥上市之關係(p.239)
- 參、資料專屬之意義、相關規範及其與學名藥上市之關係(p.242)
- 肆、專利連結之意義、相關規範及其與學名藥上市之關係(p.255)
- 伍、我國相關制度之檢討與建議(p.273)
- 國立大學研發成果商品化組織架構之法制研究 陳 麗 娟(p.279)
- 壹、前言:研究動機與目標(p.283)
- 貳、美國、德國與日本大學研發創新成果商品化的經驗(p.283)
- 參、我國現行法律架構下之問題(p.302)
- 肆、省思與展望(p.318)
- 從德國受雇人發明法第42條論國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成果歸屬 陳 麗 娟(p.323)
- 壹、前 言(p.325)
- 貳、德國受雇人發明法第42條1關於公職人員2發明之規定(p.326)
- 參、我國科技基本法與大學研發成果之移轉(p.335)
- 肆、德國受雇人發明法第42條新規定的啟示(p.340)
- 從印度經驗論我國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中的產學合作模式 陳 麗 娟(p.343)
- 壹、前言與研究動機(p.345)
- 貳、印度概況(p.345)
- 參、印度政府對生物科技產業發展採取的措施(p.347)
- 肆、我國發展生物科技產業的現況(p.353)
- 伍、印度經驗的啟示與台灣未來的產學合作模式(p.357)
FB留言
同作者書籍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