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銀,曾經主宰匯率與貿易的王者,阿拉伯帝國藉它崛起,印加帝國卻因它覆亡,現今,白銀仍是最有獲利空間的貴金屬。
在貨幣不斷貶值與通貨緊縮的威脅下,白銀是否就快奪回曾經輝煌的霸權?
China需要白銀,歐洲需要Chinese商品;這兩者結合促進了全世界商業拓展。
歐洲人只是拿了美洲的白銀,買了一張亞洲經濟列車的票,並從三等車廂,換到二等、一等,直到19世紀取代亞洲成了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學家 鞏德.法蘭克
我認為,演下最有投資價值的仍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尤其是價質嚴重被低估的白銀。──《貨幣戰爭》作者 宋鴻兵
本書特色:
溯源隱藏在歷史深處的財富戰鬥史,演繹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金融史詩。
中華帝國在無數「帝王將相」的歷史上,不自覺的被白銀牽著鼻子走。
明、清打造出來的大帝國為何沒能搭上工業革命的列車?真的是科技輸人?思想觀念輸人?
清末民初的民生凋敝、軍閥割據,其實是歐洲過白銀窗造出的金融風爆!
金本位、銀本位,在一次次國際化浪潮中,如何交鋒並勝出?
章節
- 前言:真相,藏在歷史背後......(p.3)
- 第一章「懼高症」困擾的「前白銀時代」(p.16)
- 序幕:始於「禁銀」的「白銀帝國」(p.18)
- 被逼出來的「金融創新」?(p.21)
- 紙與銀—大明帝國的困惑(p.31)
- 永樂大帝:把「前白銀時代」推向「巔峰」(p.36)
- 鄭和下西洋:失敗的金銀「發現之旅」?(p.41)
- 解密「倭寇」的「原始身份」(p.49)
- 冒險家的悲劇:不該生在明朝(p.56)
- 第二章白銀的「環球旅行」(p.64)
- 歐洲海盜,更殘暴也更「幸運」(p.66)
- 月亮的眼淚,流淌在新大陸上(p.73)
- 「全球化」浪潮的受益者(p.76)
- 白銀,為何在這裡止步?(p.82)
- 張居正,「拉動內需」的設計師?(p.88)
- 萬曆皇帝,「白銀夢」難醒......(p.95)
- 第三章「不安定的金屬」在歐洲(p.104)
- 白銀的第一次「妖魔化」(p.106)
- 當金錢成為歷史的導演.......(p.110)
- 殖民主義與金融業的「共生」(p.114)
- 股份公司—高效的掠奪者(p.120)
- 革命與交易所的時代(p.125)
- 只因國王要借錢......(p.131)
- 第四章混沌中的「改朝換代」(p.138)
- 中國式的「白銀危機」(p.140)
- 皇帝與大臣的「貨幣戰爭」(p.143)
- 冤家路窄:鄭芝龍對決東印度公司(p.148)
- 「廣東十三行」:是「奴才」還是「外貿特許商」?(p.157)
- 茶葉換白銀—將「順差」進行到底(p.165)
- 當中國「背對」世界.......(p.172)
- 一落千丈的「中國形象」(p.179)
- 第五章黃金、白銀「總對決」(p.188)
- 黃金與英鎊的歷史「聯姻」(p.190)
- 金融家?煉金士?—牛頓的秘密身份(p.196)
- 李嘉圖:選定「金塊」,拋棄白銀(p.201)
- 白銀失寵,黃金「得救」(p.206)
- 「一八七三罪行」究竟罪在何處?(p.211)
- 第六章鴉片向東,白銀向西(p.218)
- 「出口經濟」的代價(p.220)
- 被遺忘的「林則徐銀錢」(p.225)
- 從「世界首富」到「千古罪人」(p.230)
- 烈火中的「銀河」(p.235)
- 變革時代:「龍洋」與票號(p.241)
- 誰製造了清末的「金融風波」?(p.248)
- 第七章大戰前夕的陰謀(p.254)
- 小心,「女巫的銀鞋」(p.256)
- 當美元向英鎊「宣戰」......(p.262)
- 「棄金從銀」的羅斯福(p.265)
- 正伸向中國的「黑手」(p.269)
- 上海的「銀色迷霧」(p.277)
- 中國的貨幣,列強的戰場(p.283)
- 超越「極限」的通貨膨脹(p.288)
- 第八章正在甦醒的金屬(p.294)
- 當金與銀都陷入沉睡......(p.296)
- 「資訊爆炸」引發白銀投機(p.302)
- 新「白銀熱」的撲朔迷離(p.306)
- 金銀雙本位制—艱難的「歸程」(p.311)
- 金融的硝煙中,我們拿什麼迎戰?(p.316)
- 一切都有可能發生......(p.321)
作者簡介
永誼
學經歷:國際貿易學士。世界金融碩士。資深經濟管理類圖書撰稿人。管理諮詢師。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