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賦予原住民族或部落「智慧創作專用權」,創設了新型態之財產權,然學理上缺少對此權利內涵之討論,本書即係提出智慧創作專用權之正當性判斷之論述。
本書認為,智慧創作專用權之正當性基礎在於:重現原住民族之「文化主體性」以及擴大原住民族文化表達之「外溢效果」。前者強調智慧創作專用權之「文化性」,此乃建構多元文化社會之必要條件;後者構築智慧創作專用權之「經濟性」,係為避免保護新類型財產權,導致公共領域素材減少,甚至減少文化新創的產生。
章節
- 作者創作的背景與價值(p.III)
- 做一個善於聆聽的法律人(p.VII)
- 「緣」來、「原」來(p.IX)
- 第一章 緒論(p.1)
- 第一節 前 言(p.1)
- 第二節 新權利、新議題(p.9)
- 第三節 本書之研究目的(p.10)
- 第四節 本書之章節架構(p.13)
- 第二章 智慧創作專用權之財產權屬性與相關文獻探討(p.17)
- 第一節 資源配置、財產制度與原住民族智慧創作(p.18)
- 第二節 財產權、公共領域與圈地運動(p.44)
- 第三節 財產權之正當性判斷理論與智慧創作專用權(p.65)
- 第四節 多元文化的面貌——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與現行法制(p.83)
- 第五節 小結(p.90)
-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過程(p.91)
- 第一節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p.91)
- 第二節 原住民法律議題之研究方法(p.92)
- 第三節 向來之法學研究方法(p.94)
- 第四節 質性研究的典範(p.95)
- 第五節 質性研究之評價標準與研究倫理(p.110)
- 第四章 實證資料分析與發現(p.115)
- 第一節 受訪者之基本資料(p.116)
- 第二節 研究發現(p.118)
- 第三節 本章總結(p.232)
- 第五章 結論(p.239)
- 第一節 研究心得(p.240)
- 第二節 後續研究(p.244)
- 第三節 研究建議(p.245)
- 參考文獻(p.253)
- 附錄(p.271)
- 一、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p.271)
- 二、立法院公報第96卷第85期院會紀錄(p.276)
- 三、圈地法案(p.317)
- 四、圈地地圖(p.318)
- 五、受訪者基本資料(p.319)
- 六、研究參與同意書(p.320)
- 七、協助謄寫逐字稿同意書(p.322)
- 八、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部落核定作業要點(p.325)
- 九、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原住民族部落會議實施要點(p.328)
- 十、信義鄉潭南村部落會議開會通知單(p.333)
- 十一、99年度雙龍部落會議第二屆第十二次會議紀錄(p.337)
- 十二、99年度雙龍部落會議第二屆第十三次會議紀錄(p.339)
- 十三、達瑪巒(地利村)部落99年度第十次部落會議會議紀錄(p.344)
- 索引(p.347)
作者簡介
林三元
【現職】
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法官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經歷】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法官、庭長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組博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律研究所創新、科技與法律碩士(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LLM. In Innov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aw)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