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以人的生命自身出發,觀照古往今來的藝術文物,觀想之餘,最終得以理解最豐盛的藝術美感,不是堆砌在華麗的感官與物質享受之上,而是經由時間緩慢的沉澱,和古人慢工細活的琢磨後,所浮現出純粹且樸實的光彩之上。因此,本書是以中國傳統藝術的生活美學為核心,在過去的經書裡爬梳,觀察現今的藝術現象,體悟傳統藝術在時間意識裡流轉,於舊∕新價值的重整中,找到自身的定位。
章節
- 序(p.i)
- The New Vision of Traditional Art(p.iii)
- 第一章 藝術的社會實踐(p.1)
- 一、探索與形塑──參考的書籍(p.1)
- 二、生活的品味──文人雅集(p.5)
- 三、工藝的實踐──匠師組織(p.10)
- 第二章 仰息於書籍之間(p.17)
- 一、書籍的裝幀美(p.17)
- 二、紙的軼事(p.24)
- 三、紙的製作過程(p.26)
- 第三章 一刻一印起藝術(p.29)
- 一、由刻與印談起(p.29)
- 二、年畫技巧與產地(p.30)
- 三、年畫式微與更新(p.39)
- 四、雕版的藝術──版畫(p.41)
- 五、古籍插圖之美(p.43)
- 第四章 書藏的軌跡(p.53)
- 一、何謂藏書家(p.53)
- 二、藏書家之於書的軼事(p.54)
- 三、藏書的印記──藏書票與藏書印(p.62)
- 第五章 茶、泡茶、泡好茶(p.65)
- 一、文人的茶(p.65)
- 二、茶之美學(p.67)
- 三、陸羽之後的茶事(p.72)
- 四、平民茶事(p.75)
- 五、茶的功效(p.79)
- 六、茶的定位(p.80)
- 第六章 極致的細工(p.83)
- 一、簡說陶瓷(p.83)
- 二、陶瓷的差別(p.88)
- 三、以景德鎮的陶瓷發展為例(p.91)
- 四、極致的細工──雕器(p.93)
- 第七章 走過日治的民間藝術(p.99)
- 一、藝術活動的土壤──文化政策(p.99)
- 二、藝術活動的發展(p.102)
- 三、藝術活動的多元風貌(p.106)
- 四、藝術活動的歷久彌新(p.110)
- 第八章 民間藝術的薪傳(p.113)
- 一、戰後時期的戲曲藝術(p.113)
- 二、早期民俗技藝的訓練(p.114)
- 三、中生代表演藝術的訓練(p.123)
- 四、劇場(團)是民俗藝術的溫床(p.126)
- 五、以歌仔戲為例──談民俗藝術的彈性生存(p.129)
- 六、後臺的真實人生(p.133)
- 七、歌仔戲的沒落與創新(p.134)
- 八、民俗藝術走進現代(p.140)
- 附 錄(p.145)
- 參考文獻(p.153)
作者簡介
吳嘉陵
現任華梵大學助理教授,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及藝術研究所,又為該校史學博士,專注於跨領域文化與藝術研究。著有《清末民初的繪畫教育與畫家》(秀威出版)、《走過時代的典範:客家私塾老師林漢唐之研究》(秀威出版)及相關藝術文章發表。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